编者按:7月21日起,广东高院推出“直面‘两难’院长谈”系列访谈,邀全省中院院长直面痛点困境,分享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推进前端化解、做实实质解纷的创新实践,为提升审判质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广东法院智慧。
今天推出的是:潮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必良访谈《持续发力提质增效 做深做实定分止争》。
精细管理:推动质效持续向好
关键词:审判质效、审判管理、精细化
问:潮州法院近两年来审判质效持续向好,获评全省法院审判质效综合优胜单位,请问潮州法院是如何实现审判质效的全面提升,并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黄必良:去年以来,潮州法院在省法院的正确指导下,聚焦第一要务、狠抓提质增效,审判质效评价指标全部进入合理区间并优于全省均值,综合审判质效位居全省前列,1场庭审获评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2个案例分别入选全省法院“十大刑事案例”和“行政诉讼十大典型案例”,6个案例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案例。而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收案数量上升较多、办案压力持续增大,为了妥善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坚持抓实符合司法规律的精细化审判管理。
提质增效目标不变,坚持以管理促提升。首先是建立宏观统领机制,在年初就确定全年办案目标、提出具体推进措施,确保审判执行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其次是建立中观统筹机制,通过明确工作重点、出台工作指引,构建起审判团队自律管理、院庭长主责管理、审管办专门管理的“大审管”体系。最后是建立微观督促机制,通过严格落实日监测、周通报、月分析、季总结,实现全周期、动态化、系统性的科学管理。
规范监督机制不松,坚持以管理强质量。我们及时出台具体指引,进一步完善阅核程序、压实阅核责任,努力实现纠偏差、解难题、强弱项的阅核效果。通过修订《合议庭工作规范》等制度,组织开展案件评查、发改案件分析和业务研讨交流,促进提升审判能力和案件质量,今年上半年一审裁判发改率0.62%,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同时,全力推进人民法院案例库和法答网的建设应用,有6个案例入库,10条咨询答疑获评全省法院优秀咨询答疑。
案件清结力度不减,坚持以管理提效率。我们严格落实“审限变更一支笔”和审限预警制度,切实加强审限延扣监管,平均结案时间同比缩短7.61%。通过完善繁简分流,民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同比缩短1.38%;改进清结机制,12个月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同比下降70%。我们还出台了《案卷移送期限暂行规定》,并率先对向省法院申请再审的民事、行政案件实行无纸化移送,上诉案件移送时间大幅缩短,比全省平均用时少7天。
精心答疑: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关键词:答疑前置、“双提级”调解、审执联动
问:据了解,潮州法院的民事调解率、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等指标持续处于全省前列,这充分体现了当事人对裁判结果和司法效果的认可。请问潮州法院是如何做好实质解纷,让“案结事了人和”落到实处的?
黄必良:为了彻底根治“一案结多案生”问题,我们在去年出台了工作细则,进一步加强释法答疑、做实全程调解,并总结形成了包括答疑前置、调解加持、审执联动等举措的“做实判后答疑调解 做优实质解纷防衍生”机制,获评全省法院综合提升审判质效“十佳工作机制”。
坚持答疑前置,把好衍生关。我们坚持定分止争与预防衍生相结合,让每位答疑调解法官成为矛盾化解的“最后”把关人,立足申请人意愿,把服判息诉工作做深做实。通过建立健全法律适用指导机制,促进统一裁判尺度,有效避免纠纷反复、减少案件衍生,上诉率9.47%,同比下降3.28个百分点,申诉申请再审率1.36%,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
坚持调解加持,解锁新模式。我们积极构建“双提级”调解模式,推动院庭长提级调解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强化中院提级调解以“审级优势”促使纠纷案件实质化解,民事调解率达到25.33%,同比上升0.75个百分点。进一步夯实审监团队作为答疑调解工作“最后一关”的关键作用,形成一揽子调处申诉申请再审人诉求及一次性解决案件裁判履行义务的“双和解”工作流程,引入答疑调解程序的民事再审申请案件调解成功比例达到28%。
坚持审执联动,实现全覆盖。我们要求每位法官在围绕生效裁判及申请人诉求延伸判后职能的同时,督促义务人主动履行,确保让申请人服判息诉时不留“尾巴”。同时,在答疑调解工作中探索贯彻“畅通程序疏导情绪、协同联动聚合力量、多维推进解纷纾困、溯源防范强化治理”的工作方法,抓实矛盾纠纷预防化解。
精准对接:护航文化繁荣发展
关键词:潮州文化、保护发展、高质量司法
问:潮州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之称。作为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民法院,您觉得潮州法院应该如何传承弘扬潮州文化,并通过进一步发挥司法审判职能,助力潮州文化的保护发展?
黄必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目前,潮州古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将在赋能的同时,以“绣花”功夫做深做实定分止争,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潮州文化高质量发展。
协同联动止争,助力文化强市建设。我们及时出台《为潮州打造文化强市建设标杆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提出18项具体举措,并逐项抓好落实,积极助力潮州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窗口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还与市文广旅体局建立了全省首个非遗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机制,实现依法保护与源头治理的有机统一。
聚焦非遗解纷,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我们通过系统总结审判经验,制定《关于全面加强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出关于服务保障畲族文化传承发展10条措施,以实际行动助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还与相关部门构建联动保护工作平台,合力化解涉文化遗产、文物资源保护的矛盾纠纷,例如,潮安法院与区非遗保护中心成立全国首家地方非遗保护调解中心,并成功化解了涉大吴泥塑等非遗原创作品版权保护纠纷,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机关刊物《长安》杂志推介。
强化调处护权,保障非遗传承发展。我们围绕潮瓷、潮州菜、潮州工夫茶等非遗传承发展需求,持续加强针对本地品牌、老字号、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助力潮州擦亮“世界美食之都”“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等城市名片。通过探索设立非遗保护法官工作站(室),对涉非遗保护案件实行归口审判,并聘请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参与涉文化遗产疑难案件的调解答疑工作,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精诚服务:满足多元司法需求
关键词:特色产业、城乡风貌、涉侨权益、定分止争
问:潮州正在全力打造“现代轻工业重镇”“最宜居秀美城乡”“世界潮人寻根地”这三张亮丽名片,潮州法院将如何以司法之力服务保障这三大目标的实现,为特色产业发展、城乡风貌提升和涉侨权益保护注入司法动能?
黄必良:服务保障全市中心工作,法院责无旁贷。今年以来,我们紧扣市委关于聚力攻坚“百千万工程”、坚定不移大抓工业产业、坚定不移提升城乡风貌等部署要求,以“定分止争”为核心理念,努力将司法服务精准滴灌到城市发展的关键脉络。
聚焦重点领域纠纷化解,依法护航产业发展。我们与韩山师范学院共同建立了全国首个地理标志司法保护服务中心,以“法院+高校”的协作模式,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立体保护,潮州法院构建地理标志大保护格局的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刊发推广。而为了更好解决陶瓷产业、茶产业的跨域侵权难题,我们与福建泉州中院、江西景德镇中院建立了全国首个跨省陶瓷类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协作机制,与国内7家主要陶瓷产区法院签署司法保护协作协议,跨域化解147件纠纷案件;依托与杭州西湖法院等建立的跨省名茶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和“中国名茶品牌司法保护联盟”,共同守护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等特色品牌。通过在市茶农协会设立凤凰山茶旅巡回法庭、在牌坊街设立古城旅游巡回法庭,妥善化解涉茶叶买卖、民宿、旅拍等71件纠纷案件,护航茶旅融合发展。我们还围绕在涉特色产业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协会和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反馈率和采纳率均为100%,饶平法院发出的涉茶产业保护司法建议,获评全省法院“十佳司法建议”。
聚焦环境资源专业审判,助力实现“全域美丽”。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韩江秀水长清”的重要指示精神,与市水务局等制定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与梅州等中院建立韩江流域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助力“一江两岸四堤”生态廊道建设。坚持以最严密法治守护绿水青山,发出了全省首份野生动物保护令,刘某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一案入选“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典型案例”。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建“生态司法修复+碳汇司法实践基地”,设立“森林法官”工作室、“河湖法官”工作室,全力提升生态保护领域矛盾化解法治化水平。我们还组织干警进渔村上渔排普法,与检察院联合发布“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令”,以巡回审判模式公开审理并宣判李某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等案件,因地制宜预防化解涉海矛盾纠纷,严厉惩处涉海犯罪。
聚焦涉侨权益司法保护,切实做好“侨”的文章。我们充分利用与汕头等中院建立的涉侨权益司法保护协作机制,以及与市侨联建立的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妥善化解孙某房产权属纠纷等涉侨案件,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助力潮州高质量办好第23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通过用好用足网上立案、线上调解等便民技术支撑,不断提升涉侨司法服务水平。我们还联合市政数局升级“一网”“一窗”信息集成服务,出台《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十项举措》等专门文件,助力营造一流法治化法治环境,吸引更多潮商侨企归乡兴业。